114-1期課程介紹

回上頁

 

F1A302 - ◆走讀北臺,故事巡禮

課程編號:

F1A302
講師姓名: 張琬琳  (點選瀏覽講師照片/影片)
講師學歷: 臺灣大學
講師經歷: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碩士、文學博士候選人、臺北海洋科技大學兼任講師、德國學術交流總署DAAD獎助跨域文化研究-海德堡大學博士交流計畫青年學者、歐盟教育部Erasmus Mundus獎助-東亞研究-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博士交流計畫青年學者。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、台灣文學基地創新小組召集人,長期投入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歷史調查研究,關注社區環境的永續發展,曾獲聯合報王惕吾新聞獎、陳文成博士基金會社會關懷獎,並為臺北城南文化公民聯線發起人、臺北市城南水岸文化協會常務理事。近年出版臺北城南和社區營造相關著作有《看見臺北客家(臺北城南專章)》(2022)、《社造青世代:故事,轉動社區》(2022)等。
開課週次: 週三
上課時段: 上午 09:30-12:00
課程理念: 本課以文史走讀與旅行的方式,進行人文和地景的踏查,帶領學員探索北臺灣(涵蓋臺北市、新北市、連江縣、基隆市、宜蘭縣、桃園市、新竹縣市及苗栗縣)的特色景點與社區。課程重點在於學習在地知識,瞭解公共議題,並實地踏查文化古蹟、人文地景、山林川流、海岸生態、山海漁村、古道與鐵道的源流,探索這片土地的歷史脈絡與時代印記。 課程宗旨在推廣地方文史及社區營造理念,透過走讀與社區參與,促進深度學習,實踐永續旅遊並促進公共議題交流。藉由親身的實地探訪,進人們願意認識、分享生命故事,促讓疊於歷代的文化與記憶,在容納多元歷史和族群的場域裡,得以被探索和延續。 【修課規劃提醒】本課程安排跨北臺灣及離島的戶外課程,因此多採每2-3週合併上課,雙週或多週併課為1至5日的踏查行旅,包含跨夜行程,建議學員預留整日或多日參與,並盡量避免請假。 【特別提醒】114-1春季班安排兩次跨夜課程(各併3週課程),將前往連江縣馬祖四鄉(5天4夜)及新竹縣尖石司馬庫斯(2天1夜),學員可自由選擇參加。若請假缺席,不得因個人無法參與跨夜課程,而要求教師額外加課。 【開學第一堂課請勿缺席】系統顯示的課綱為教師的初步安排,實際每週課程內容,將於114-1春季班開學第一週的課堂上正式公布。屆時,教師將詳細說明整學期的課程規劃、授課理念以及班級共同規範。為保障各位學員的修課權益,請務必參加第一堂課! 欲了解更多,請於 Facebook 搜尋「走讀臺灣|故事巡禮」粉絲頁。
教學方式: *本課程結合戶外走讀與地景實地踏查,輔以文學作品與史料的閱讀分析,並提供影音與歷史照片欣賞。 *全日或多日課程,將安排拜訪當地的社區協會、社團組織、地方創生團隊,或耆老前輩、地方關鍵人物等,教師將依據在地資源與協作條件,規劃解說導覽及相關接待安排。 *「文史×音樂走讀」課程將結合現場 Live 演出與文史解說,以聲音地景的演奏方式,呈現獨特的文化體驗。
評鑑方式: 課堂實際參與100%。
參考書目: 張琬琳等(合著),《看見臺北客家2》(臺北城南專章),臺北: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,2022.11。ISBN : 9789868909441,臺北市政府「臺北客家總覽調查研究計畫」出版品。 張琬琳等(合著),《社造青世代:故事,轉動社區》,新竹: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,2022.10。2022年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「111年社造地方亮點計畫-青年社造焦點人物故事地圖」故事出版品。 張琬琳等(合著),《終戰那一天: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》,臺北:衛城,2017.12。ISBN:9789869533485。(*本書獲2018年OpenBook十大好書獎、鏡文化2018年度十大好書、2018博客來年度選書)。 張琬琳等(合著),《時代.生活與環境的流變》,臺北: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,2016.11。ISBN:9789868965935。2016年文化部「藝術浸潤空間計畫」與「文化創意產業計畫」補助出版。 張琬琳,〈來自「東方」的聲音圖景〉,《中正漢學研究》, 36期 (2020 / 12 / 01) 。 張琬琳,〈臺北城南文學研究〉,《城之南》。臺北:臺灣文學發展基金。
選課要求: 有興趣者。請衡量自身行走體力,課程相關所有相關費用(交通費、食宿、小費、保險)須另計,於第一週統一收繳。 *特別注意:本課程多採取每2-3週合併上課方式,將2-3週時數合併成1-2天的踏查行旅活動。修課者以可配合整天併課時間為宜。*【請務必參加第一堂課!】開學首堂課,教師將詳細說明全學期的課程規劃、授課理念與班級規範。請學員充分瞭解後再決定選課,並確認選課後再繳納班費。 *本課程多安排整日或連續多日的跨夜行程,並於每週更換上課地點。若新生無法參加第一堂課,或無法遵守班級共識,請勿選課。若第一堂課缺席,教師將請辦公室聯繫,並建議將名額讓給候補學員。
學分費用: 1500元
額外費用: *戶外課的食宿、交通、保險、活動體驗、接待、或專業演出等費用另計。 *課程第一週收3,500-4,500元班費,用於班務及戶外活動,每週課程結束後,公開支出明細,班費由推選幹部管理,期末結算,多退少補。 *期初收取的班費,不含跨夜課程,跨夜課程採「專案處理」,由專案幹部精算實際費用後,另公告收取。專案幹部由學員推選。 *期初加退選結束後,助教或班代依選課人數預訂整學期課程所需食宿及交通(含遊覽車、或包船費等),不可因單次缺席要求退費。  選課須知
招生人數: 22人以上始開班
課程大綱:
週次

課程主題

課程內容 (實際授課內容視學員需求調整)
第1週 課程介紹 課程說明、台北城市發展概述、歷史話開南/延平學院:跨時代台籍知識精英的大學夢。
第2週 走讀城東:學校街與近代實業教育 -校門口集合、戶外,上午半天課程(9:30-12:00) 台北城東文化資產保存運動溯源、古蹟及歷史建築踏查。
第3週 文化縱橫:關西客家庄、司馬庫斯與鎮西堡泰雅部落深度之旅-戶外,2天1夜課程(7:20-隔日19:30)。捷運「中正紀念堂站」集合,搭乘遊覽車前往。 *本週與第9、11、16週合併上課。 從新竹關西的客家庄,走進司馬庫斯與鎮西堡的泰雅族部落,探索台灣北部兩大族群的文化風貌。【特別說明】非旅行社一般大眾遊程,亦不轉手旅行社承辦。內容專為本班規劃,對象為對人文、自然與歷史走讀有興趣者。
第4週 海味遊船・金色山城 -戶外,全天課程(8:00-17:00)。捷運「中正紀念堂」站集合。 *本週與第5週合併上課 上午:深澳遊艇出港、眺望基隆嶼、海釣體驗。 下午:水湳洞、金瓜石及九份礦山巡禮。
第5週 併課週 合併至第4週上課
第6週 走讀南門口:文教政經治理的城市密碼-上午半天課程(9:00-12:00),捷運站集合。 *本週實際將視全日課程安排狀況,彈性做安排,若有併週堂數需求,則調整為併週授課。 南門口歷史踏查、文化資產保存公共議題探索。
第7週 走讀城中:現代生活的起點 -捷運站集合、戶外,上午半天課程(9:00-12:00)。 *本週實際將視全日課程安排狀況,彈性做安排,若有併週堂數需求,則調整為併週授課。 延續「臺北城內」的議題,從城市的公共性、消費娛樂的更迭、交通建設與經濟活動,來探討臺北邁向現代化的歷程。。
第8週 帶著詩與提琴,走讀臺北——【城南水岸篇】-上午半天課程(9:00-12:00),捷運站集合 。*本週實際將視全日課程安排狀況,彈性做安排,若有併週堂數需求,則調整為併週授課。 探討臺北城南水岸文化資產保存議題,並結合文史×音樂的導覽,帶領同學親臨現場,走訪新店溪畔,踏查歷史上環繞著城南「水」的拓墾和發展歷程。盼啟發人們重新看待城市的發展與歷程,並對這片土地有更深刻的感知。
第9週 公民素養週 原課程停課,需選讀至少一門公民素養課程
第10週 連江縣・馬祖四鄉(東引、南竿、北竿、莒光)—跨鄉跳島之旅:閩東文史與藍眼淚深度探索。*本週合併上課。 老師將為本班規劃獨特豐富的馬祖旅程,並與在地賢達共同協作,帶領學員深度體驗馬祖風土人文與獨特風情。 【特別說明】非旅行社一般大眾遊程,亦不轉手旅行社承辦。內容專為本班規劃,對象為對人文、自然與歷史走讀有興趣者。
第11週 併課週 合併至第7週上課
第12週 併課週 合併至第10週上課
第13週 「掀海風」公民運動:從守護家園到在地知識的探索-戶外,全天課程(7:50-17:30)* 本週與第14週(12月04日)合併上課。 從反抗大規模海岸汙染的「掀海風」、到推動教育與文化啟蒙的「掀書冊」,本課程帶領大家認識當地居民如何以行動改變小鎮面貌,並拜訪前輩音樂家郭芝苑故居、走訪火炎山下的三腳村,體驗小鎮傳統的藺草工藝。
第14週 併課週 合併至第13週上課
第15週 夢尋山林:台灣文學與歷史走讀-戶外,山區長途全天課程(8:00-20:00)。捷運「中正紀念堂」站出口集合,搭乘遊覽車前往 *本週與第17、18週合併上課 新竹五峰:走讀民國歷史、族群文化與清泉部落的故事,部落公共議題探討。
第16週 找回祖先的智慧:泰雅狩獵及飲食文化體驗- 戶外,全天課程。捷運站集合。 *本週合併上課 德拉楠的智者之路:山林傳統智慧、狩獵文化、祭典和飲食的饗宴。體驗泰雅狩獵與飲食的文化內涵,瞭解德拉楠豐富的山林智慧,以及泰雅族人致力於回歸先祖「食在森林」的食農精神與實踐行動。
第17週 併課週 合併至第15週上課
第18週 併課週 合併至第15週上課